04

以匠心致初心 以坚守筑未来 ——达州东部经开区优秀教师风采展之二 版次:04  作者:  2025年09月12日

三尺讲台,是他们耕耘的沃土;一支粉笔,是他们播撒希望的工具。在达州东部经开区的校园里,有这样一群教育者以爱为帆,用陪伴守护学生成长;以责为桨,用坚守深耕教学沃土;以智为翼,用创新点亮教育未来。本期优秀教师风采展,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藏在课堂内外、师生之间的温暖故事,感受达州东部经开区教育工作者用匠心育桃李、用坚守筑未来的动人力量。

郝晓霞

讲台写初心 丹心育桃李

在麻柳中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老师:清晨六点的晨光中,她已站在教学楼前等候学生;夜晚十点半的星光下,她才伴着最后一批学生离开教室。高中三年,风雨无阻,她就是用爱与责任守护学生成长的郝晓霞老师。

“郝老师就像我们的‘校园妈妈’,有她在,我们特别安心。”提起郝晓霞,学生们总这样说。这份“安心”,源于她三年如一日的全程陪伴。从早自习的督促、课间的答疑,到晚自习的辅导、睡前的查寝,她的身影遍布校园每个角落,用脚步丈量着育人的责任,用坚守成为学生最坚实的依靠。

不仅是日常陪伴,郝晓霞更把学生的成长放在心上。每到寒暑假,当其他老师享受休息时,她却忙着为学生搭建“学习加油站”——每天早上7点到8点组织晨读,上午9点到11点开设免费线上课程,屏幕那头,她细致讲解知识点、耐心解答疑问,让假期成为学生查漏补缺、提升能力的黄金期。

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郝晓霞更是倾尽全力。得知马潘、张珂两位同学因生活费短缺犯愁,她悄悄垫付费用;担心他们吃饭不便,又主动协调解决就餐问题,用暖心帮扶卸下学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投入学习。

在学生成长的关键节点,郝晓霞从未缺席。高2022级高考冲刺阶段,她逐班开展动员,用“你们的努力,老师都看在眼里”“相信自己,一定能行”的真诚话语,点燃学生的拼搏热情;遇到因学业压力焦虑的学生,她一次次促膝长谈——为情绪低落的王同学疏导心结,帮迷茫的廖同学规划目标,用耐心与关爱,陪学生走过成长的“陡坡”。

她还善于用智慧化解学生的家庭矛盾,为成长“铺路”。徐同学曾因家庭问题萌生退意,郝晓霞一边组织班级活动帮他融入集体,一边安排同学暖心陪伴,最终让他重返校园并考上理想大学;王同学与家长因学业产生激烈冲突,她多次上门家访,在家长与孩子间架起“沟通桥梁”,不仅缓和了家庭关系,更让王同学重拾学习动力,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课堂之外,郝晓霞的关爱藏在细节里。每学期,她都会亲手烹制腊肉、香肠等家常美食,带到学校与学生分享。“吃着郝老师做的菜,就像在家一样温暖。”学生们的话语里满是感动,而这份温暖,也让师生情谊愈发浓厚,让班级成为充满爱的“大家庭”。

对待教学工作,郝晓霞同样一丝不苟。为助力学生应对新高考学业结业考试,她每学期都会利用课余时间,为全年级学生搜集、整理、打印并装订复习资料。即便生病,她也咬牙坚持,“只要学生能顺利结业、取得好成绩,我累点不算啥”,朴素的话语里,满是对教育事业的赤诚。

李红梅

红梅映教坛 坚守践初心

在福善镇中心学校的校园里,有一位如红梅般坚韧的教育者——李红梅。自2008年10月踏入校门,她便将根深深扎在农村教育沃土,17载风雨兼程,她身兼英语教师、班主任、教研组组长数职,在三尺讲台书写着“爱与责任”的教育篇章。

作为英语教学的“排头兵”,李红梅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长期承担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她深知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痛点,精心钻研教材教法,将枯燥的语法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情景互动,用趣味课堂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这份用心换来了亮眼的育人成果:2022年中考,她所带班级18人获评A+;2025年中考再创辉煌,15人拿下A+(其中11人达A+1等级),成绩稳居经开区前列。一张张录取通知书的背后,是她无数个深夜批改作业、反复琢磨育人方案的坚守,也让她先后收获“达州市优秀班主任”“达川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不仅如此,李红梅还主动扛起学科引领的责任。2020年10月,她以达州东部经开区英语学科培训主讲教师的身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创新方法倾囊相授,为区域内英语教师搭建起成长桥梁,助力整体教学水平提升,用实际行动诠释“市级优秀乡村教师”的专业素养。

2013年9月起,李红梅兼任初中班主任,从此便成了学生口中“最亲的李老师”。她坚信“每个孩子都有发光的可能”,注重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她利用课余时间“一对一”辅导,帮其查漏补缺;对调皮好动的学生,她以耐心沟通代替严厉批评,用尊重唤醒自律。在班级管理中,她更注重班风学风建设,通过主题班会、学习小组竞赛等活动,让班级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学生说“李老师像妈妈一样温暖”,家长说“把孩子交给她,我们一百个放心”,同事说“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位如红梅般坚韧的教师,正以不变的初心与热爱,在农村教育的舞台上继续绽放光彩,为经开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全部力量。

钟明

教坛守初心 研思绽芳华

在亭子小学,有位“双线出彩”的数学教师:课堂上,他让抽象数学“活”起来,带班级成绩领跑全区;学术上,他深耕幻方研究二十余载,让中国小学教师的声音走向国际。他,就是钟明老师。

1998年投身教育以来,钟明始终拒绝“照本宣科”。讲“百分数”,他带学生算超市折扣;教“几何图形”,他用积木拼搭模型,把枯燥公式变成“生活应用题”。为夯实基础,他坚持每日10道口算训练,将班级口算正确率从70%提至95%以上;每周一节“图形绘制课”,手把手指导学生画图,让班级几何题失分率下降超60%。学生有疑问,他更是“随叫随到”——下课被围在教室门口答疑,办公室里放下手头事拆解难题,就连下班回家,也会通过微信发语音、拍解题步骤,直到学生弄懂。在他的帮扶下,学困生数学成绩平均提升20分。

针对单位换算这一“老大难”,钟明花3个多月独创“十进制配数法”:给毫米、厘米等单位贴“1、2、3”等数字标签,换算时算“配数差”就能确定小数点移动方向。此法推行后,班级单位换算正确率从65%跃升至98%,还被纳入学校特色案例推广,相关论文获达州市2024年小学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凭借这些努力,他带的班级数学成绩常年稳居达州东部经开区前列,优秀率稳定在50%以上,远超全区30%的平均水平。

课堂之外,钟明的“学者梦”同样精彩。自2000年钻研幻方起,他利用课余时间推导公式、查阅资料。2016年,其构造的16阶、25阶对角平方幻立方被法国高次幻方专业网站收录;2017年,与高校教授合作撰写的论文发表于《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联合学者破解“稀疏反幻方存在性”难题,3篇论文全部被SCI收录,打破“小学教师难搞高水平研究”的偏见。

二十余载躬耕,钟明收获了“师德先进个人”“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但他始终说“荣誉是责任”。这位扎根一线的教师,用“教书”与“研思”的双轨并行,书写着新时代人民教师的使命与担当。

□记者 魏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23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113 蜀ICP备120138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