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让代表建议“落地有声” ——开江县“严、联、实”三字诀破解“纸面办理” 版次:05  作者:  2025年09月12日

县人大常委会“四不两直”视察营养餐。

人大代表建议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载体。在县第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250名人大代表提出384件建议,数量质量再创新高。这些凝结着代表智慧的“金点子”,承载着民生期盼,连接着治理末梢。面对这份“民生考卷”,开江县人大常委会牵头联动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以“严”字压实责任、以“联”字畅通互动、以“实”字保障落地,推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不仅书写了民生改善的鲜活答卷,更探索出基层政权通过代表建议办理提升治理效能、厚植民生福祉的有效路径。

以“严”字立规筑基,把准建议办理“方向盘”

“严”是责任传导的主轴,更是高效落实的前提。开江县人民政府将代表建议办理视为“法定职责”,以严密机制、严格链条、严肃问责,确保每一件建议有人抓、有人管、有实效。

“办理好代表建议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有效路径,办理不好就是失职。”今年4月的建议办理交办会上,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张贤波对承办部门严肃强调,“384件建议,件件连着民心,必须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要立下规矩:凡超期未办结的,部门主要负责人向县人民政府作专题说明;凡代表反馈不满意的,一律退回重办;凡办理成效打折扣的,直接与年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谁出问题谁负责。”一番话划出纪律红线,将“严”的导向贯穿始终。

为破解“责任空转”,县人民政府建立“县级领导总牵头、部门主要领导亲自管、分管领导负责抓、业务股室具体办”的四级责任链,大会主席团确定的10件重点建议由县级挂包领导每月调度,其余建议分解到岗、量化到日,拧紧责任螺丝。针对谢长江代表提出的《关于强化我县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教育与预防工作的建议》,县人民政府专题研究,成立专项委员会,按责任链分解任务:教育局推动学校落实“1530”安全教育机制,全年开展法治宣传115场次、应急演练80余次;民政局协调“开江博爱”团队实施“春柳计划”,惠及155名留守女童;多部门联动形成“分工—推进—反馈”闭环,让这份守护未成年人的“金点子”长出实效。

严考核更让责任“长牙”。县人民政府将建议办理纳入部门年终考核,对超期未办结、代表反馈不满意的严格扣分,逗硬问责。针对熊明华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的建议》,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县司法局制定《农村集体“三资”合同示范文本》,修订审查存量合同202份,新签合同“先审后签”,从源头杜绝“糊涂合同”。这种“硬约束”推动384件建议在4月底前全部分解,为落地赢得先机。

以“联”字破题增效,打好建议落实“组合拳”

“联”是打通堵点的钥匙,更是凝聚共识的桥梁。各承办部门跳出“单打独斗”思维,以创新举措邀代表深度参与,让办理过程成为聚民智、凝合力的过程。

“沉浸式互动”成常态。邀请代表深度介入办理全流程,变“闭门办理”为“开门共建”。针对李海洋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县老年助餐服务的建议》,县民政局牵头创新“三参与三协商”机制,邀请代表参与选址、定价、验收,联合财政、市监协商运营模式、安全标准、配套服务。如今,田城长者食堂及3个助餐点日均供餐120余份,老人满意度98%,行动不便的张大爷说:“每天都是热乎饭,和老伙计聊天,日子比蜜甜。”

领域联动放大实效。从“解决一事”延伸为“激活一域”,将“金点子”转化为行业规范。针对邓辉洪等代表提出的《关于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建议》,县农业农村局联合多部门打出“组合拳”:建立10万亩高强度加厚地膜示范区、1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区;任市镇、普安镇、新宁镇3800亩水稻推广带药移栽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针对散户施肥不规范问题,联合农技站“一对一”指导,111户监测对象全建档案,化肥用量减8%;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95%,让“绿色金点子”结出生态果。针对廖俊伟代表提出的《关于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助力开江工业崛起建议》,县经信局创新“早餐会+沙龙”模式:12期“县长早餐会”解决用工、融资等27个问题;每月企业沙龙让代表与20余家企业共商政策,带动“园保贷”“园区e贷”发放3933万元,政策知晓率升至90%,让“纾困金点子”变成发展动能。这种“办理—参与—推广”闭环,让建议从“解一问题”升级为“活一领域”。

以“实”字兜底保障,筑牢监督“压舱石”

“实”是督办的生命线,更是民心落脚点。县人大常委会以“盯过程、查实效、防反弹”为重点,既看“纸上回复”,更查“地上实效”,用精准监督确保代表建议变惠民成果。

一线督查验真章。针对刘素芳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县人大教科文卫委牵头采取“四不两直”方式直插一线,每周抽查食堂台账,查看“互联网+明厨亮灶”运行情况,现场检查后厨“三防”设施,推动全县建立“督学督导、家长陪餐、全员培训”长效机制。目前,学校食堂“三防”设施达标率95%以上,家长满意度升至98%。

为防“雨过地皮湿”,县人大常委会推行“部门自查、委室抽查、领导督查”三级回访机制,对建议办理成效“回头看”,闭环回访固成效。针对刘大美代表提出的《关于放学、上学时段对实验小学、开中实验学校校园周边实行交通管制的建议》,县人大常委会督导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推行“高峰岗+智能抓拍”模式:6所学校周边增设7处违停抓拍、49套监控,设6处“护校岗”,交通乱象减60%。“这种从实际出发的监督,让建议落地更科学。”刘大美代表评价道。

截至目前,384件代表建议全部办结,其中A类(已解决)占比64.06%,同比提升24.12%。从老年食堂的烟火气到田间地头的绿色转型,从校园里的安全守护到企业车间的机器轰鸣,开江县通过政府“掌舵”定向、部门“划桨”发力、人大“护航”兜底,让每一件代表“金点子”都变为“民生实景”。

开江县的探索,正是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诠释,这种联动聚合力、实干赢民心的模式,为县域发展助力,更给基层治理提供经验——践行人民至上,每份建议落地都是对“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诠释,都是向治理现代化迈进的坚实一步。

□文/图 记者 程科 通讯员 陈斗兵 陈力尤 柏微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23 公安备案号:51170202000113 蜀ICP备1201389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