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于美好的寓意,世人对“朱砂”并不陌生,可“朱砂根”就不为大众所知了,我能认识了解它,实属巧合。
大年初一,我们一家回白杨冠子山祭祖后,依旧去后山走走。
大寒中的山野,荒芜沉寂,稻田已干涸开裂,仔细一看,枯黄稻茬中却冒出了一根根翠绿的新苗,女儿抽出一大把奋力扔向天空,随后,一场带着浓浓春意的绿色箭雨倾泻而下。
离开稻田,在灌木丛中,看到一串串红宝石般的果子,在冬日里格外引人注目。这是什么果子?从小在山里长大的侄儿也不知道,他只是告诫女儿,千万不能吃。尽管对这种植物一无所知,我还是连果带枝折了不少。后来,大嫂来了,她说这是刺黄连,其根可以入药。可这种植物的枝、叶、果上均不见刺呀!在归途中,我又问了几位乡亲,他们均不甚了解。
带回家的串串红果看着真喜庆!可它到底是什么?我想到了拍照查询。原来它叫朱砂根,是一种观赏植物,有“腰缠万贯”等吉祥寓意,适合室内摆放。同时,它还是民间常用的中草药,根叶熬水可祛风除湿。
望着这一颗颗如朱砂的小巧玲珑的红果子,我想起了今年春晚上王菲那感动亿万观众空灵清澈的嗓音和富有禅意的歌词,“世界赠与我虫鸣,也赠与我雷霆,赠我弯弯一枚月,也赠与我晚星……”这朱砂根,不就是自然赠予我的礼物吗?惊喜之余,我图文并茂将这段经历发在朋友圈,并信笔涂鸦“自然馈赠有缘人,喜折朱砂贺新春,生活处处皆学问,忙里偷闲刻年轮。”
很快到了大年初七,我们和二哥一家到开江长岭大梁山游玩。
在山顶,二嫂发现一株形态优美的野山茶,我们用树枝和石子刨了一尺左右的坑,还是没有将其拔出,最终遗憾放弃。不承想,在下山途中再次邂逅朱砂根。这细细的朱砂根单株生长,没有挂果,叶片稀疏,只见二嫂轻轻一拔,整株朱砂根便成了她的囊中之物。继续下山,在一棵大树旁,我眼睛一亮,看到一棵枝干挺立,叶片宽大厚实、翠绿泛光的植株。“这是什么?”我不由惊呼一声。走在我前面的二嫂回头看了看,说也是朱砂根。可这一株如此漂亮精神,散发着蓬勃的生命力,与周围的枯枝败叶和那株瘦弱的朱砂根大不一样。更没想到,我也没费多大劲儿,一下就把整株连根拔出来了,那根系由七八条褐红色筷子粗的根组成,其中几条逐渐变细变白,末端如老人的胡须。这粗壮发达的根系,让我仿佛看到它们从植株底部向四面伸展,匍匐向前,在土壤里编织独特的“网”,笼住养分,源源不断向上输送。难怪这棵朱砂根的枝叶如此茂盛!
回到家,我找出家中最大的花盆,把朱砂根种进去。盆子有点小,那些根只能蜷缩在盆壁。又一次上网查询,我了解到朱砂根不能埋得太深,它的根需要呼吸,于是我只在它的根上覆盖上薄薄的一层土,再浇一点点水。没过几天,那翠绿的叶片就耷拉着脑袋,慢慢枯萎掉落,剩下的几片叶子如残兵败将,不忍直视。又过了几天,我不得不将它一尺以上的枝干折断抛弃。就这样,花盆里的残枝静默了几个月,我偶尔也会俯下身子看一看,希望残枝上能抽出新绿,但只见愈发干枯变黄。
不承想,六月初的一天,枯枝旁的泥土中,嫩红的新芽映入我眼帘,是朱砂根的新芽!我惊喜地打量着。过了几天,新芽明显拔高了,红通通的茎秆愈发精神,顶端的小叶苞慢慢展开,从蜷缩的小薄片,变成微微张开的嫩叶瓣,带着红边,像给叶片镶了层漂亮的花边。随着时间推移,新枝持续生长,叶片不断舒展、变大,颜色也从嫩红渐渐向褐红过渡。不久,残枝的另一旁也拱出了新芽,这两株新苗如同夏日的骄阳,热烈奔放地展示着生命的活力。如今,在阳台上,朱砂根的叶片已比最初在山中看到时还要宽大、翠绿、精神!
从旷野带回的朱砂根,在只有脸盆大的花盆中枝叶枯萎,最后适应了新环境,冒出了新芽,茁壮成长。原来,只要根强大不腐,就有新的希望。这生活中的小确幸,也给了我直面挫败的勇气。
“朱砂果实喜煞人,岂知强根作支撑,不惧摧折易环境,亦作汤药助重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凡事在“根”上多下功夫,终有所获。期待朱砂根在秋冬能挂果,若不能,也无妨。
□李世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