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里十一点,天边还流淌着迟归的霞光,与扑面的璀璨灯火同时耀眼。音乐旋律在耳边鸣响,穿着鲜艳哈萨克大摆裙、脚蹬黑色皮马靴、头上插着白色羽毛的姑娘甩动长长的大辫子,跟着音乐节奏在街头翩翩起舞,街道两边的手工艺店铺走动着游客和看客,饭店、咖啡馆与特色小吃摊位拥挤着食客,手抓肉、烤羊肉串与面包、香瓜西瓜甜瓜和奶制品的香味,弥漫在整个街道,也扑在我的身上和心里。一头棕黄色的小毛驴穿街而过,毛驴上坐着一位戴彩色条纹花帽的汉族小男孩,他得意扬扬,嘴里吆喝着,与驴蹄的“哒哒”声和鸣,颇有阿凡提骑驴的神韵。这里是人气旺盛的六星街。
六星街位于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的市中心,也是伊宁市的老城区。20世纪30年代,当年由一位工程师规划设计,建造了以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的街道,形成了六角星的形状,因此得名“六星街”。近百年的六星街本就有历史底蕴,2021年2月,哈萨克民族艺术家狼戈作词作曲并演唱的《苹果香》蜚声全国,让六星街更加火爆,人们纷纷前来,领略六星街的民族风情。
“六星街里还传来,巴扬琴声吗?”琴声、歌声、叫卖声,声声入耳。新疆是各民族聚居的地方,大美的新疆包容各路人马,马头琴、都他尔、冬不拉、吉他、巴扬,琴瑟和谐,各种乐器大显风采。听,六星街的每一样乐器都韵味悠悠,每一曲歌儿都滋味绵长。没有吃晚饭的我,在歌声琴声中来到六星街的美食摊。“阿力克桑德拉的面包房,列巴出炉了吗?”列巴实际上就是面包,我在路边的面包摊位停下来,摊位像一面墙,排列着长的、短的、圆的、方的、椭圆形状的面包。在摊主维吾尔族小伙子的伊宁普通话介绍下,我用二十元人民币买了根长面包。长面包真好吃,层次感强耐咀嚼,里面包着核桃仁和葡萄干。
走进路边餐厅,刚坐下,一壶桂圆红茶就让人口舌生津。坐定后,看见有人喝酸奶,有人吃酸奶冰激凌,有人品茶,有人点菜。我的手工酸奶喝完了,一壶桂圆红茶也喝了,时间似乎过去了半个小时,我点的菜没有上。去问了问,服务员说,要再等一等哦,生意太火爆,就餐的人太多。又坐了几分钟,点的菜还没有上来,我觉得太耽搁时间,转场去别的餐厅。漂亮的女经理看我走出餐厅,连忙赶过来道歉,说是点菜的电脑卡壳出了问题,点的菜才没有及时上来。
没关系,走着逛着,我走进了路边另一家店。
店招牌就叫“土鸡馆”,是四川老乡与伊宁女子共同开的店。店不大,四张小方桌,每张方桌配四张凳子,桌面洁净,地面干净。“土鸡馆”正面墙上挂着花色鲜艳的维吾尔族长方形织锦毯,让我想起了此行在乌鲁木齐市新疆博物馆看见的国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织锦护臂,花色与纹路似乎有一致的感觉。并排悬挂的招牌,用汉语与维吾尔族语写着土鸡食材介绍。
鸡汤上桌,扑鼻的香味,一下子让我想起儿时乡下外婆炖的土鸡汤。鸡是真正的土鸡,土鸡汤味美汤鲜,好喝。喝汤吃鸡肉,鸡皮好像是脆的,特别有嚼头。我吃着鸡肉喝着鸡汤,频频点头,是的,这是真资格的土鸡。戴着小花帽梳着数条小辫子的伊宁女子送来一碗薄皮鸡肉抄手,我边吃边表扬:鸡汤好喝鸡肉好吃鸡肉抄手非常好吃。停了停筷子,又说,老乡,带着你能干又贤惠的爱人回四川看看哦。老板停了包抄手的手,看了伊宁女子一眼,笑了:是要带回老家去的,年底就回。
红嘴雁飞回芦苇荡,河对面的沙乌烈泰今天在不在,白毡房里的冬不拉响起来,六星街的巴扬琴声旋律欢快……六星街打卡,有着美味佳肴,有着故乡记忆与情感元素,有着大美西域的和谐共生,有着对人间烟火的眷恋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李淮(四川)